《归队》:在微缩的光影里,触摸抗战精神的滚烫脉搏
打开手机,在信息流中瞥见《归队》的推送时,我并未料到,这部时长不足十分钟的微电影,会带来如此强烈的情感冲击。当看完最后一帧画面,耳边仿佛仍回荡着那声穿越时空的呼唤,心中也被一种滚烫的情绪填满——那是对“归队”二字,在抗战语境下最深刻的理解与敬意。
打开手机,在信息流中瞥见《归队》的推送时,我并未料到,这部时长不足十分钟的微电影,会带来如此强烈的情感冲击。当看完最后一帧画面,耳边仿佛仍回荡着那声穿越时空的呼唤,心中也被一种滚烫的情绪填满——那是对“归队”二字,在抗战语境下最深刻的理解与敬意。
1974年摄制、1976年上映的《金光大道》,作为特殊年代的银幕标本,曾在70年代末掀起观影热潮。这部改编自浩然同名小说的作品,以集体化道路为主题,其叙事手法深深烙印着"三突出创作原则"的印记。